欧贝特检测设备133 0641 9704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动态

就钢煤去产能艰难落地

行业动态

浏览:次 2023-01-11 10:31:37

钢煤去产能艰难落地

2月29日,江西省萍乡矿业团体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萍矿团体)上百矿工围堵公司大楼,抗议团体部份矿井从2月开始1直停产,同时抗议停产期间每个月只发470元生活费,希望公司告知复产时间表并恢复原工资水平。

就在10几天前的2月17日,鞍钢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的工人开始游行,抗议公司以亏损为由大幅降薪,并只给待岗员工每个月发放广州最低工资的80%。

抗议正在成为煤炭和钢铁行业低迷窘境的缩影。售价与本钱倒挂,大量企业亏损严重,为了保生存,降薪和部份停产已成为迫不得已的选择。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直接统计的90家大型煤炭企1石激起千层浪业利润急剧萎缩,2015年的整体利润仅为51亿元,同比降落91%,同比减少500亿元;中国工业协会统计的重点大中型企业2015年利润总额则为⑹45亿元,亏损面超过1半。

3月5日,李克强在102届全国人大4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6年的重点工作之1即为“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化解多余产能和降本增效,并特别提到和煤炭,指出要重点抓好这两个困难行业的去产能问题。

供给侧改革中,和煤炭被选为去产能的试点行业,先行先试,再将试点后的经验分享到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其他产能多余行业。不管业界还是社会,都在密切关注这场艰巨的去产能实验能否走出1条可行之路。

啃硬骨头

萍矿团体的职工们仍想着争取尽早恢复生产,正式上班。但也许,这次停产就是终究的结局。

财新记者从萍矿团体了解到,目前7对生产矿井已全部进入终究水平开采,3至5年内有1半煤矿要枯竭关闭,10年以内基本上要全部关闭退出。从2月停产至今的高坑、杨桥和黄冲煤矿,都属于行将枯竭的范畴。

萍矿团体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邹新萍告知财新记者,萍矿目前有在册员工1.62万人,离退休职工1.9万人,再算上新老工伤残近9000人,死亡职工遗属2100多人,矿区总人口到达10万人,每一年职工居住区的基建保护、转供水电花费达3000万元。随着煤价走低,公司的效益相应下滑,由2011年盈利1.23亿元,1路下滑至2015年亏损2.9亿元。

邹新萍回想,在煤炭行业黄金10年(2002⑵011年),萍矿1线开采工人的月收入曾超过5000元,生产辅助人员的月收入也在2000元以上。目前,还能保证正常生产的安源煤矿1线工人月薪已降至2000多元,地面工人收入约1500元。

即使如此低的工资,萍矿团体也在连续的亏损的情况下难以久长保持,因此关闭部份矿井、分流相干人员成为主动选择。萍矿团体新闻发言人杨烈佑告知财新记者,萍矿团体许诺做到“4个托底”,即支付银行利息、承当折旧摊销、支付职工社保及生活费、支付停产矿井排水费用。

萍矿团体能否做到许诺,现在还是个未知数。萍矿年产煤230万吨,从事煤炭生产的职工数却到达了1.1万人,万吨采煤用工人数到达47.8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萍矿团体每吨煤的生产本钱达420元/吨,其中人工本钱达233元/吨,而当前萍矿生产的冶炼精煤售价590元/吨左右,电煤价格不足200元/吨。

萍矿团体自2012年至今1直在亏损,目前资产负债率已到达100%,其中借款20.19亿元,每一年财务费用上亿元。这样的资产状态,很难依托资产证券化或单纯的债转股实现,萍矿团体希望等到更多的政府支持。

作为1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产能的有序退出将成为萍矿团体未来几年不能不做出的选择,据团体某高层流露,萍矿团体已将高坑、杨桥和黄冲煤矿作为清退产能上报,但还未获核准。1旦获批,萍矿团体将退生产能67万吨,约占当前总产能的30%。

国内很多国有煤矿企业与萍矿团体有着一样的命运——选择主动退出部份产能、主动分流部份职工。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省长陆昊在3月6日全国“两会”黑龙江代表团小组开放日上表示,黑龙江省属煤炭企业龙煤团体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力资源严重错配。龙煤的万吨采煤用工人数为48人,与萍矿团体几近相同,不同的是龙煤体量太大,这个位于中国最北部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具有22.4万员工,企业每一年需要支付给职工工资接近100亿元,而黑龙江省的公共财政收入1年仅为1300亿元左右。

“如果龙煤出现资金链断裂,省级财政想帮都没法帮助它。”陆昊说。

去年9月,黑龙江省政府痛下决心,要对龙煤团体进行员工的组织化分流。陆昊说,这不完全是主动因素,“由于实实在在到了过不去的历史关口”,也是为了避免龙煤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陆昊介绍,组织化分流人员是解决龙煤问题的重中之重,龙煤井下作业员工8万人,至今没有少发1个月工资,充裕人员主要在井上。依照龙煤的范围,井上最高配置应当在4万⑸万人,但龙煤的井上员工实际上配置了10万人,目前已有欠薪的情况出现。

1北1南,1大1小两个煤炭企业虽然背景不同,却遭受了相同的窘境,也选择了一样的办法。虽然中央整体去产能政策还没有正式实行,但是龙媒和萍矿都等不及了,大量的充裕人员压得企业被迫做出分流的方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曾对全国和煤炭去产能工作中行将分流安置的总人数进行过估算,即煤炭行业将触及130万人,行业将触及50万人,总计180万人。

地方政府压力山东大学

去产能进程中,压力最大的要数地方政府,以和煤炭为例,所有化解多余产能的指标都将分解到各省级政府,各省政府不但要配套相干的财政资金和扶持政策,还要负责去产能工作的落实。1方面,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各地方政府财政资金较为紧张,很难拿出真金白银;另外一方面,企业的出清还意味着未来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减少。不难看出,地方政府的实际行动将决定去产能工作的成败。

全国人大代表、鸡西市市长张常荣在3月6日黑龙江代表团小组开放日发言时,讲述了黑龙江省鸡西市这样资源型城市的艰巨现状。鸡西原有煤炭产能3100万吨,2015年降落到1574万吨,历史上煤矿2000多处,现在不到150处,历史最高时,鸡西煤炭产值占全2014年市工业产值70%左右,目前降落到43.5%。煤炭行业税收占本级财政税收最高时近60%,目前已降落到不到20%。

对鸡西来讲,不但去产能进程中对煤炭职工的安置问题地方政府需要出资,未来鸡西要寻觅新的增长点,发展新的接续产业,更是需要大量的投入。因此张常荣建议,中央可以对鸡西加大资源枯竭型城市专项转移支付的力度,支持鸡西转型。他表示,鸡西已选好未来的接续产业,主要发展密封材料、蓄能材料、超硬材料和石墨烯等4大产业。另外,鸡西还希望根据其煤炭品种丰富的特点发展现代煤化工基地。

鸡西选择的未来产业的确可以发挥其资源优势,但这些高端材料产业均需要先进的技术和研发能力,1个过去单纯以挖煤支持的城市,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这么大跨度的转型。

相对资源型城市鸡西,资源大省黑龙江在帮助企业去产能进程中,无奈和为难更多。陆昊介绍,龙煤本次分流人员的方向是转向非煤产业,在龙煤叫做“带地分流”,即新增了农垦30万亩土地和150万亩林地,让龙煤的充裕人员从事农业和林业。去年9月开始,龙煤已成功转移分流2.25万人进入新的产业领域。但未来还有10几万人等待安置。

肩担去产能重担的河南省政府,已电镀局部请以机油擦拭于近日印发了《关于增进煤炭行业解困的意见》,2016⑵018年安排2亿元财政资金,对骨干煤炭企业非煤产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转型升级项目给予专项补助,未来3年免收骨干煤炭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并要求金融机构不弄“1刀切”,调和解决骨干煤炭企业重大资金问题,应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企业债务和银行不良资产。

地处平顶山的河南省属国企平煤神马团体已计划未来3年关掉600万⑺00万吨产能,员工从13万人减到8万。除员工安置困难,平煤团体董事长梁铁山还对财新记者表示了对资产处置的无力感,“除部份大型装备可以回收,矿井巷道、泵房等固定资产只能沉没”。

平顶山市委书记陈建生则对去产能后地方经济增速能否保持表示了担心。他说:“中央要求供给侧改革要做加法和减法,如果只减不增,地方经济的增长肯定是负的。因此做减法的时候,还要多做加法,要想在把国有煤矿关掉以后,职工还要安置好,1两年短时间内培养出来1个完全的产业,马上能把去掉的这1部份补上,难度很大。”

政策预期分歧

从中央到地方的去产能政策正在陆续出台,中央希望尽快落实去产能任务,地方希望尽快抢占先机,尽可能多争取中央的支持,1张、煤炭去产能的政策网正在悄然构筑。

2月4日和5日,国务院连续发布和煤炭“去产能”的两份纲领性文件,明确用5年时间压减粗钢产能1亿⑴.5亿吨,用3至5年时间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同时减量重组5亿吨。如此算来,业5年内要减少约13.27%的粗钢产能,而煤炭业则计划退出约17.54%的现有产能。

上述两个文件要求,去产能任务由各省级政府和国务院国资委负总责,根据文件要求研究提出和煤炭的产能退出总范围、分企业退出范围及时间表,据此制定实行方案及配套政策,报送国家发改委等相干部门。

纲领性政策出台后,各部委的相干配套文件紧随其后。2月14日,央行等8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开启“不良资产证券化”等金融领域支持去产能的政策,其他中央部委还会出台财政、税收、人力资源、土地、引导“僵尸企业”退出等多项政策措施,支持两行业去产能。

之前比较被动的地方政府现在态度大多转向积极。2月底3月初,山东、甘肃、重庆、广东、青海等相继出台本省的“去产能”方案,青海省乃至在3月3日启动出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计划的同时,立刻就关停首批18户“僵尸企业”。

财新记者在全国“两会”采访时得悉,1些行动较快的省分如河南、河北,希望尽快抢占先机,已将本省化解、煤炭多余产能的具体方案上报相干部门,正在等待批复。

地方政府的积极态度1方面体现了对中央政策的响应,更重要的是,那些去产能任务最重的省分常常严重依赖煤炭和发展,最近几年财政困难,很难拿出相干配套资金去“砍”产能,因此希望更早、更多地争取中央配套资金支持。

对中央资金的安排,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今明两年中央政府将共拿出1000亿元,用于支持钢煤两个行业去产能进程中职工安置问题。

政策的网越织越密,但财新记者询问多位和煤炭的业内人士,如果5年后和煤炭去产能任务全部完成,能否兜住行业下行趋势,乃至实现销售价格回归公道区间,使生存下来的企业进1步发展?今年以来,煤炭、等周期性股票突然迎来了1波热炒,有声音认为,随着去产能政策和供给侧改革等措施的落地履行,煤炭、等周期性行业有望迎来价格反弹和利润回归,从而实现上市公司估值修复。

但是行业人士不谋而合地表达了悲观的预期。他们认为,即使5年后粗钢产能实现减少1.5亿吨,煤炭产能减少近10亿吨,恶性竞争、全行业亏损的状态仍大几率延续。换句话说,、煤炭化解产能多余的总目标即使完成了,也很难改变两行业的窘境。

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原名誉会长赵喜子表示,他对5年化解1.5亿吨粗钢产能的效果感到耽忧,这类紧缩产能的目标是依照静态计算的,由于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增速也逐渐降落,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自2014年开始逐年降落,2014年为7.4亿吨,同比降落4%;2015年7亿吨,同比降落5.4%;业内预计2016⑵020年,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也会以每一年4%左右的速度递减,5年需求量降落1亿⑴.5亿吨。也就是说,本轮化解产能多余的政策目标,基本上与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的逐年降落相互抵消,很难起到提高产能利用率,改良市场恶性竞争的效果。

对煤炭行业的去产能目标,1位不愿意流露姓名的全国人大代表也告知财新记者,通过压减10亿吨煤炭产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对煤炭价格有较大改变,由于全国整体的煤炭产能太过庞大,而且很多本钱低的小煤窑不受政策限制,1旦价格稍有回升便可能复工,这部份企业很难管控,即使部份产能完全关闭,全部市场价格也很难回到公道区间。

2015年全国总产能11.3亿吨,产量8.02亿吨,其中国内消费量7亿吨,出口超过1亿吨,行业已被动走上紧缩产能的通道。而对煤炭产能多余的严重程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在今年1月公然表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10. 位移分辨率:0.01mm产能总范围为57亿吨,其中,正常生产及改造的煤矿产能39亿吨;新建改扩建煤矿产能14.96亿吨,其中约8亿吨属于未经核准的背规项目;停产煤矿产能3.08亿吨,但这些产能仍处于随时可复产的状态。